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平凉市档案馆:全面推进档案利用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25日 文章作者: 刘芸 浏览次数: 【字体:

平凉市档案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厚植为民情怀,着力推进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档案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共享程度不断提高、利用手段更加便捷、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以实际行动谱写了档案为民服务的新篇章。

加大档案开放力度,奠定档案利用体系的坚实基础

市档案馆坚持将档案开放作为利用服务的前提,积极探索档案开放审核路径。一是摸清群众利用缺口。对档案的利用内容和目的进行调研分析,得出目前平凉市档案馆利用率最高的为干部人事类档案,其次为有工作考察论证、历史文化价值、公共教育意义的档案。根据调研结果,市档案馆优先开放市委办、原地区人事处、原地区劳动人事处、市审计局四个全宗的档案资源。二是建立健全审核标准。推进档案工作走向开放,开放审核制度是关键,市档案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办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制定了《平凉市档案馆第九批馆藏档案开放审核工作方案》,对开放审核的组织机构、鉴定范围、鉴定流程、鉴定办法等作出明确规定,并报请同级档案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实施,确保档案开放审核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三是保证审核精准到位。通过立档单位初审、档案馆复审、档案馆联合立档单位终审的程序,在充分征求立档单位意见的基础上,正确区分档案开放和控制使用有关情形,对本次审核的档案进行了原件调阅,对部分档案逐件逐页逐句进行政策研究判断,提出了复审意见,就复审意见与立档单位进行了沟通,共同提出终审意见,面向社会开放档案34369件,奠定档案“为民服务”的坚实基础。

提高档案开发质量,体现档案利用体系的现实功能

市档案馆坚持将开发作为实现档案价值最大化的必由之路,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注重开发主体社会化、开发成果精品化。一是注重开发主体社会化,兼顾人民群众对档案内容和传播形式的新要求,积极开展富有创意的档案开发活动,利用“6.9”国际档案日和国际宪法日等节点,举办了“奋进新征程·兰台谱新篇”为主题的档案宣传活动,向人民群众发放《平凉抗战实录》、《平凉记忆》等书籍200余本,档案法律法规、实用知识宣传彩页500余份,发放购物袋和手机支架等档案文创产品200余个。二是注重开发导向教育化,充分发挥档案育人作用,主动送展上门,在平凉七中举办了以“档案进校园”为主题的档案宣传活动,向学生详细讲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平凉人民浴血奋战迎来解放的英勇历程和新中国成立以来蓬勃发展的辉煌画卷,教育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三是注重开发成果精品化,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资政襄政、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向中国人民大学、兰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提供学术研究支撑资料,向市法院、市信访局、市党史研究室、市地志办、市审计局、中油甘肃平凉销售分公司等单位提供数据统计、编纂集录等方面档案资料,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真实凭据、历史经验、文化源泉和信息支撑。

提升档案服务能力,锚定档案利用体系的目标导向

不断创新档案服务模式,简化档案利用程序,通过全天候查档、节假日预约查档等方式,力争让人民群众在查档过程中更加省时、省心、省力,全年共接待查档人员197人,调阅实体档案3195卷(件),档案利用查询满意度不断提升。一是推进档案查询方式多元化,在规范开展日常查档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接入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等信息服务平台,全面落实异地查档、函电代查、网络查档等“零距离、零接触”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档案服务模式,简化档案利用程序,通过全天候查档、节假日预约查档、八小时外应急查档等方式,实现人民群众“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的转变。二是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 按照“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对查询利用率较高的全宗,通过购买外包服务和加快电子扫描的方式优先进行数字化加工,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686426幅,按照“双套进馆”要求,接收档案21.78万辐,为档案信息化查询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三是推进查档服务标准化,市档案馆用心做好查档工作,全力打造群众满意的服务窗口,为群众提供有温度的查档服务,坚持“见面一声问候,办事一张笑脸,坐下一杯热茶”的服务标准,最大限度满足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在查档场所,向查档人员免费提供复印、饮水等服务;在查档高峰期,及时增补接待力量,主动延长查档服务时间;在查档完成后,完善查档群众满意度评价表,收集汇总群众意见建议,持续提升查档服务效能。

撰稿:刘芸   审核:李积福   责任编辑:程潇妮